什么是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化学)

丁达尔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丁达尔现象主要的形成原因在于液体中溶质的分散状态,溶液中的溶质以离子或分子状态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则不存在丁达尔现象,如果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并形成胶体则会发生丁达尔现象,本身与密度并无直接关联,就你问题中所问我认为,溶液就是离子分散体系,密度再大也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除非你加入一种试剂使他成为胶体,则在胶体条件先会产生丁达尔现象,这个时侯现象可能因为胶体的浓度或者密度而产生特定的变化,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学习过高中化学的童鞋们对丁达尔效应,应该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丁达尔效应随处可见,比如,森林中树叶缝隙处透过的一道道光线;影院黑暗环境下高功率投影仪发出的光束;天空中云缝透过的光线,也常被人称之为“耶稣光”;又如在有灰尘的房间中,从窗户外射进来的光束下,也可以看到灰尘在跳舞。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于胶体吗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于胶体吗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于胶体。

什么样的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 什么样的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只要是胶体,就可以出现丁达尔效应,不用区别是什么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吗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吗
  • A.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最简式相同,聚合度不同,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葡萄糖溶液是溶液,可掸揣侧废乇肚岔莎唱极通过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蛋白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故C正确; D.加热杀流感H7N9病毒是因为其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故D错误.故选C.

白开水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 如题
  • 白开水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何谓丁达尔效应?

  • 何谓丁达尔效应?
  •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1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 1820~1893年) ,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1]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2命名始源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丁达尔现象3产生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液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40~9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5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1]4实验例证丁达尔现象1869年,丁达尔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产生的这种现象远不如胶体显著,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成为判别胶体与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如图所示为Fe(OH)3溶胶与CuSO4溶液的区别。[1]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nm之间,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能发生以下三种情况:(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混浊。(2)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半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胶体现象1869年,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发现了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的实际应用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它在实验室里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散射光的强度,还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胶体浓度不要太稀。暗室现象自然中的丁达尔现象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一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胶体,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浑浊发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入射光的电磁波使颗粒中的电子做与入射光波同频率的强迫振动,致使颗粒本身象一个新光源一样,向各方向发出与入射光同频率的光波。丁达尔效应就是粒子对光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发散传播)作用的结果,如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晴天时天空中的蓝色,都是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根据散射光强的规律和溶胶粒子的特点,只有溶胶具有较强的光散射现……余下全文

丁达尔效应的摄影问题

  • 怎么处理能让丁达尔效应更明显(前期处理、后期处理)
  • 前期需要适当的的烟雾还体现出光线穿过效果,后期就是颜色处理和亮度了。不知道对你有用没,我就是这么做的。
版权声明
赞 (0)